您的位置:首页 >养生 > 正文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在医院就诊时,有一项化验检查似乎很“万能”,无论是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还是咳嗽、嗓子疼、发烧、头疼、腹痛等,医生都会经常给患者开这个检查。这个检查,就是血常规检查。有不少人对血常规检验不够理解,下面就针对血常规检验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血常规检验基础知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血常规项目报告中,我们常常看到结果后面带有箭头符号,其中“↑”表示超出了参考值范围,“↓”表示低于参考值范围,没有箭头符号表明指标在参考值范围内。如果报告中的血常规指标数据只是略超出或低于参考值范围,患者不用过于紧张,这有可能是个体差异或仪器细微误差引起的。

血常规的核心指标主要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等内容。

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常缩写成RBC(或Hb),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Hb),它是人体中的“搬运工”,将氧气运送给人体组织,同时将新陈代谢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出体外。RBC和/或Hb升高常见于身体失水、缺氧、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也可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等;RBC和/或Hb下降常见于贫血、失血。

白细胞计数常缩写成WBC,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五类细胞,它就像人体的卫士,可以把侵入人体的病菌吞噬、消灭。白细胞升高常见于妊娠期、大出血、中毒、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白细胞降低常见于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化疗治疗等。

血小板计数常缩写成PLT,它主要反映止血功能。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维修队的角色,当血管出现破损时,它就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补救止血。血小板升高常见于脾切除术后、急性大出血、缺铁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等;血小板降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中性粒细胞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炎症、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出血和溶血等。

淋巴细胞升高常见于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

血常规检验采血方式

静脉采血。这种采血方式可以保障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并且静脉采血的疼痛感低于指尖采血。

指尖采血。采血量较少,但疼痛感较静脉采血强烈,且指尖采血时间较长。因此,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医生会建议选择静脉采血方式,既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性,还能防止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结果。

血常规检验采血的注意事项

对患者进行血常规采血前,可向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如静脉采血具体操作方式和采血流程。医务人员在采血前,需要充分了解和合理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特别是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晕针或者晕血的情况,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特殊干预,比如采取仰卧位采血或一定的心理干预。采血过程中及采血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面色、心率等,必要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文/龙一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