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生命时报》记者走进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门诊,探访这里的医患故事。
男女老少都可能有睡眠问题
刚过9点,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景旭的诊室就已经热闹起来了,患者一位接一位。学生族患者普遍垂着头,或发呆或抱着手机玩,陪同的家长则满面愁容地问:“孩子成宿不睡觉,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吗?”有的中学生因睡眠问题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陈景旭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建议孩子停课,接受封闭式住院治疗。家长听后竟脱口而出:“这会不会进档案啊?”“治病要紧。”陈景旭劝说后,家长又有了新的担忧:“她自理能力不行,封闭的话要怎么生活呀?”陈景旭只得苦口婆心劝导:“她马上就成年了,你们要相信孩子!”
患者中还有表情焦灼的中年妇女:“我从年轻时坐月子起失眠,如果再睡不着,我就活不下去了。”她一边低声啜泣,一边怪罪陪同的丈夫:“你一点都不知道关心理解人。”独自前来看病的多为中青年,也有部分患者是全家一起来的,母亲说完近况后,女儿又开始请医生给自己开药。陈景旭表示这种情况很常见:“睡眠障碍是会相互影响的,很多失眠患者家属也会失眠。”
有很多是复诊患者,大多数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工作生活,需要定期到医院“汇报”病情。一看到这些患者,陈景旭就会像老友相见时一样问:“最近怎么样啊?”轻松亲切的语气总能瞬间打开患者的话匣子。陈景旭告诉记者:“睡眠问题治疗周期较长,即便病情缓解,也需要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有一名大学生在病情缓解后,笑嘻嘻地来开“复学诊断证明”。陈景旭在仔细询问症状、确定各项指标都稳定后,才为她开了“绿灯”,在她临走时仍不忘嘱托:“不要熬夜,如果又出现睡眠问题,一定要及时来找我。”
许多人不知道睡眠障碍是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葵告诉记者:“睡眠障碍是一组包括失眠、睡眠增多、睡眠呼吸障碍、异态睡眠、昼夜节律失调、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等多病因的疾病群。”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也有3%~7%。《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国民平均睡眠时长为6.92小时,年轻人睡眠问题突出,有69.3%的“90后”会在23∶00后入睡,其中不少有入睡困难。
陈景旭介绍:“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门诊患者中,有两类比较常见。”其一,是患有原发性失眠的,多为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长期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对于这类患者,陈景旭会嘱咐定期复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睡眠和生活习惯后,再进行睡眠健康指导、调换药物。“催眠药物不适合长期吃,因为很可能吃一段时间效果就不好了,而且会有副作用。对于不得已长时间服药的患者,定期复诊调换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陈景旭强调。
其二,是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多为青少年人群,既需要药物治疗,又需要心理治疗。记者观察到,面对初诊患者,陈景旭总是喜欢天南地北地聊:“平时情绪怎么样?”“最近学习压力大吗?”“和同学相处得还顺利吗?”陈景旭解释说:“给有睡眠障碍的患者看诊,必须要询问情绪问题,看有无抑郁症;如果患者确实有心理问题,我会建议去看心理门诊。”
虽然睡眠障碍患病率高,且容易合并心理疾病,但就诊率却比较低。有调查显示,河北省睡眠障碍的就诊率仅有6.18%。陈景旭无奈地说:“许多人觉得睡眠障碍不是病,即使是较常见的失眠群体,就诊率也不足10%。”他在临床中发现,很多人对偶发性失眠(也称“急性失眠”)不够重视。这类失眠大多是生活压力大或重大变故等导致的,大部分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得到缓解,但如果调整不当,就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失眠。“如果不懂如何调整,建议及时就诊。”陈景旭提醒。此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常表现为打呼噜)、不安腿综合征(无法自我控制抖腿)、磨牙等的就诊率更低。陈景旭建议,打鼾的人最好到专业的睡眠机构做多导睡眠监测,再由医生给出治疗或调整方案。
多科联动改善睡眠
睡眠障碍分类多、病因复杂,其诊疗涉及神经、呼吸、耳鼻喉、心理、儿科等多个学科。陈葵介绍:“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多达80多种。”然而,我国现有的1500多个睡眠相关临床(监测)门诊中,约1/2在呼吸科、1/4在耳鼻喉科,其余分布在神经科、精神科、老年科、口腔科、中医科等。全国各大医院睡眠门诊的设置时常因医院而异,患者常常不知道去哪看病。陈景旭透露,他经常碰到误诊的病例——有的人失眠是心理问题,却去神经科就诊,反复检查未发现神经疾病,反而可能延误治疗;有的人失眠是耳鼻喉疾病导致的,但他去看精神科,精神科医师由于专业知识局限而不能准确诊治。
“近两年,我国睡眠门诊基础建设方面突飞猛进,但诊疗流程还不够规范。”陈葵表示:“建议尽快出台相关诊疗规范,让业界达成共识,同时组织建立规范的睡眠医学多学科诊疗模式,才能真正给患者带来福音。”
另外,我国睡眠医学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以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为例,我国仅有3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陈景旭称,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是国际公认的慢性失眠首选治疗,但很多医院缺少专业心理治疗师,无法开展这项治疗。他所在的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开展该疗法已有5年之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每次只能治疗8~10人。“如果推广这个治疗模式,需要大量专业心理师。”陈景旭表示,为了解决供需矛盾,他们开发了在线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让更多失眠患者不用来医院就能接受专业治疗。国家十分重视睡眠障碍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情况,近日,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睡眠医学发展的建议》答复称,国家将强化紧缺人才培养,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研究制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目录(2019年版)》,将睡眠医学纳入到专科目录中,规定完成内科、精神病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住培医师,可选择参加睡眠医学的专科培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