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时常听患者说,我一年到头手脚冰凉怕冷,夏天不敢穿单衣,春秋棉衣不离身。到底什么样体质的人群更容易手脚冰凉、怕冷?
阳虚体质(内寒)。手脚冰凉怕冷的人,阳虚体质最为普遍。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阳气不足,故而不能温暖肢体、脏腑,出现虚寒。这类人群一般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平时穿得较厚、喜欢喝热水、吃热食、经常精神不振、体倦乏力、活动容易出汗、面色发白、消化不良、大便多溏稀不成形、小便清长、舌色淡(胖大有齿痕)。
中医认为,“阳虚生内寒”,故阳虚质人群比较怕冷。阳虚体质人群多以心肾阳虚、脾肺虚寒者多见。心阳不足者,多畏寒肢冷伴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甚至下肢水肿、心绞痛发作、唇色紫暗;肾阳虚者,多畏寒肢冷伴有腰膝酸冷、精神不振、大便溏薄,甚至小便不利、尿少腿肿;脾阳虚多伤及胃,并称“脾胃虚寒”,最为常见,畏寒肢冷兼食欲不振、腹胀满闷、喜温喜按、大便溏稀;肺阳虚,常称为“肺气虚寒”,多畏寒肢冷兼咳嗽气短、声低懒言、痰如白沫、自汗、容易感冒。
改善虚寒体质,当以“温阳”为主。临床常用桂附地黄丸、右归丸温补肾阳;脾胃虚寒者,常用附子理中丸;心阳不足者可用参桂胶囊;肺气虚寒者可用玉屏风散加减。需要提醒,以上药物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服用。日常生活中,体质虚寒的人群,当避风寒调饮食,避免寒凉食物损伤阳气,多进食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鸡肉、葱姜、韭菜等,同时劳逸结合,规律作息,适量增加运动锻炼。
阳郁体质(内热)。这种手脚冰凉怕冷的体质不是阳虚,体内不缺“阳气”,但“阳气”郁积在体内,不能到达四肢,故而出现“厥逆”,手足不温,称为“阳郁”。表现为虽然手脚冰冷,但体内又有内热,会出现便秘、口疮、身上起包等各种上火症状,也可见腹痛、泄利下重、胁肋胀闷、脘腹疼痛等表现。这类人群情绪多抑郁焦虑、容易急躁、经常感觉疲劳,这种体质与情志关系密切,需调理情志,让自己开心起来。
与此同时,饮食调理不宜温补,以免内热过盛。多做运动,运动使人愉快,是改善阳郁体质的好方法。临床上,四逆散是改善阳郁厥逆的良方,可在医师辨证下使用。
阴虚体质。还有一种“怕冷”的体质非常特殊,虽手脚冰冷,但舌象却表现为舌红少苔,常见咽喉干痛、口腔溃疡等情况,辨证属于阴虚火旺。这种体质的人既容易上火,同时手脚也比较凉。
传统医学认为,“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虚生内热,那为何阴虚者也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呢?因为阴虚者,阴液不足,日久影响阳气化生,也可引起阳气不足,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损及阳。另外,阴液不足影响血液化生,亦可出现血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虚也能导致气虚,气虚不能温煦四肢,出现手脚冰凉。老年人常有下肢血液循环不好的情况,出现脚凉多因体血虚、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故手足厥寒,四肢腕踝不热。治疗当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方用当归四逆汤为主。日常生活中,可选用具有温经散寒作用的草药睡前泡脚。但此类手脚冰凉怕冷根本原因在于阴虚,火旺者可短期服用知柏地黄丸,待虚火消退,常服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