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养生 > 正文

胃肠镜适应人群有哪些 哪些人不适合做胃镜或肠镜检查

在不少人印象中,胃肠镜就是带着一个微型摄像机、手电筒的软管,只能帮忙查看胃肠内部的情况,顶多切个息肉。但实际上,它们在胃肠道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也非常“硬核”。

内窥镜是一根集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于一体的纤细软管仪器,可探入目标部位进行侦查,将实时影像传入显示屏,让医生“身临其境”般观察内部情况。根据作用部位不同,可分为胃肠镜、腹腔镜、膀胱镜等。其中,经口进入的是胃镜,可直接探查食道、胃和部分十二指肠;肠镜经肛门进入,目的地是大肠和一小部分小肠。

由于消化道肿瘤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难以察觉,就目前的筛查手段来讲,胃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结直肠癌等胃肠道,甚至食道恶性肿瘤最敏感、最有效的方法。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黎明表示,但其实除了检查,胃肠镜还有治疗作用,可以说做一次检查,能干两件事。

临床中,符合内镜适应证的大部分癌前病变、早期癌,只要局限在消化管壁浅层,癌细胞周边转移风险不高的均可评估切除,达到根治效果。而且,胃、肠镜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效果相同,除了不改变消化道长度和走向之外,还有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

胃肠镜在“巡视”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变,医生可直接通过内镜软管内的工作通道放置操作器械,比如活检钳,钳取消化道组织进行即时的病理检查,判断病变性质,然后放入电刀等设备,对部分病变进行内镜下切除,尤其是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比如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下肿瘤如异位胰腺、平滑肌瘤、间质瘤等。

目前,胃镜的诊断治疗对象已囊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良性疾病,以及癌前病变、早癌等接近恶性或已恶变的病变;肠镜发现得最多的是息肉,大部分结肠息肉在肠镜检查下就建议切除,以防日后演变成早期癌。此外,胃肠镜下止血、取异物(如鱼刺、假牙)、消化道狭窄治疗、胆管结石取石术、胆管扩张等也不在话下。

虽然技术手段相同,但胃镜、肠镜的适应人群并不同。

胃镜“靶向”人群:40岁以下、无严重胃病的,可3~5年做一次胃镜检查;40岁以上、符合下列任何一项的,建议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1.父母或子女中有胃癌病史;2.感染幽门螺杆菌;3.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4.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人,包括长期吸烟、饮酒、爱吃烫食、腌制食物等;5.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等指标异常。

肠镜“靶向”人群:40~74岁人群,最好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尤其是有肠炎性疾病史、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史、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

由于患慢性病或身体状态较差,部分人群不适合做胃镜或肠镜检查,比如冠心病、肝肾肺功能不全的人,可进行一些替代性检查。一是肿瘤学筛查,比如抽血化验肿瘤标志物、大便潜血检查;二是消化道造影检查;三是CT检查;四是胶囊内镜。

标签: 胃肠镜检查

热门资讯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