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环境压力等。这些压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应对方法,将会引发心理问题和疾病。
心理应激是一种心理疾病,指的是个体在遭遇到应激性事件的时候,生理上或者心理上出现的反应。适当的心理应激能够调动人体潜能,让身体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使判断更加敏锐,对突发情况的处理更得心应手。但是,如果人长期处于过度的心理应激状态,就会导致出现严重的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障碍。
心理应激的反应
【资料图】
心理应激反应通常分为四大类:情绪反应、生理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
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易怒、恐惧等;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胃痛、失眠、疲劳、食欲改变等;认知反应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下降、判断能力减退等;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社交回避、逃避现实、滥用药物或酒精等。
心理应激的类型
心理应激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二是延长哀伤障碍,三是适应障碍,四是儿童期应激相关障碍。
儿童应激障碍又能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应性依恋应激障碍,另一种是去抑制型社会参与障碍。我们经常见到幼儿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哭闹不愿意和家人分离,这就是一种应激状态,通常在孩子习惯上幼儿园之后情况就会消失。
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女性以及超过六成的男性,在人生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次严重的精神应激性事件,而6%-33%的个体则会出现心理应激。事实上不同的心理应激患病率存在着差别,创伤性应激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14%,高危人群的患病率为3%-58%,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延长哀伤障碍的患病率约为4%-13%。
心理应激的症状
不同的心理应激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及异常行为。1.反复创伤性体验。这种症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患者在遭受重大的创伤事件之后,时常会以非常清晰的、极端痛苦的方式重复感受到创伤事件,这会让患者非常痛苦。
2.持续性回避。这主要表现为患者对创伤事件保持回避的一种态度,回避关于创伤性事件的各种相关的痛苦记忆、思想以及感觉,逃避任何可能会回忆起这段痛苦体验的人、信息等。
3.认知和心境的负性改变。患者对创伤持续的时间会出现认知的扭曲,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责备,认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没有人值得信任。患者会表现出持续性的负性情绪,对重要的活动也会失去兴趣,疏远他人。
4.警觉性的提升。患者会出现过度的警惕,注意力难以集中,面对普通的声光刺激就会出现惊跳。患者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激怒,进而出现一些对他人或者自己伤害的行为。
5.其他症状。有些患者会在心理应激状态下出现食欲降低、睡眠障碍、月经紊乱、性功能降低、头晕目眩、疲惫无力等症状。
心理应激能治愈吗
有些患者是能够治愈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能治愈的患者。正常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应激原的消失,患者的应激反应也会逐渐消失,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进而实现治愈的效果,但也有一些患者应激反应反复发作,无法治愈。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终身不愈,如果再次遇到了应激原,心理应激很容易复发。
在医生确定患者出现心理应激之后,会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一般治疗。一般治疗的目的是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让患者能够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这种治疗方式通常是在患者出现自伤、自杀等极端行为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患者生命出现威胁时采取的。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对症治疗以及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包括心电监护、吸氧、输液等,对因治疗包括对患者伤口的处理、解毒等。
药物治疗。患者需要使用抗抑郁、抗焦虑以及抗精神病的药物。抗抑郁药能够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情况,减轻患者的睡眠障碍以及回避症状,适用于抑郁症状突出的患者,常见药物包括如氟西丁、帕罗西丁等。抗焦虑药能够缓解患者焦虑,降低警觉性,抑制令患者恐怖和惊惧的情景出现,常用药物为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抗精神病药物在患者出现妄想和幻觉时使用,常见药物包括了氯丙嗪、氟哌啶醇、利培酮等。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消除或者减少应激原,改变患者对应激事件的态度;二是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三是消除或缓解症状。
心理治疗又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再处理、团体心理治疗等。
认知行为治疗能让患者正确认识心理应激,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应激原,正确发泄情绪。眼动脱敏再处理能够让患者的警觉反应降低。团体心理治疗能够建立患者之间的信任,一起处理应激事件,有助于建立患者的自尊和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缓解压力和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如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身心,以及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社交活动、积极的思想认知等方式来增强心理素质。同时,如果发现有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
文/胡颖(上海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