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复发率高,在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中位居第三。患病后患者需承受较大的生理痛苦和折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为有效减少脑卒中的患病率,降低复发与死亡风险,有效识别、及时治疗与积极预防至关重要。
脑卒中是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主要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是因血管出现阻塞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所致。当脑部缺乏血液和氧气的供应时,部分脑组织就会产生坏死,进而导致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受到影响。房颤、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脂异常、长期使用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均是目前易引发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如何有效识别与正确处理脑卒中
【资料图】
由于脑卒中发病突然,第一时间发现和识别非常关键。临床针对脑卒中的快速识别主要依靠简易“BEFAST”原则,即B-头晕或眩晕,E-突然视物不清或是障碍,F-面瘫、口角歪斜,A-肢体无力、麻木,S-言语不清或难以理解他人语言,T-迅速求助,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总而言之,脑卒中发病后往往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症状,且伴随语言不利、口角歪斜等典型表现。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快速识别并及时进行救治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因此在出现上述症状后需尽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为抢救患者生命做好有效的铺垫。
1.出现症状后首先保持冷静,将患者以平卧的姿势放置,避免其乱动,尽快解开患者的领扣、裤带等,确保呼吸通畅。
2.若疑似脑卒中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机构帮助。
3.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做好相关应急处理措施,正确将患者运送至医院,切勿采用拖、背、扛、抱等方式来运送患者。
4.第一时间明确患者是否为脑卒中,积极展开救治,并加强康复指导,重点改善预后状况,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如何积极预防脑卒中
众所周知,“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未发”至关重要,一旦诱发脑卒中,会带来严重后果,意味着患者需面临长期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此外,血管炎、房颤以及其他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也是易引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针对脑卒中患者来说,需“双管齐下”。首先“管”药物,即严格依照医嘱治疗和服药,其次“管”生活方式,即转变生活方式,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展康复指导,重视对语言和运动功能的训练,尽快恢复自理能力。
对存在危险因素的群体而言,积极预防是避免脑卒中的有效方式与手段。
1.积极控制血压水平,维持血压稳定。
2.定期到医院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尽早发现和治疗疾病。
3.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糖尿病病情。
4.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合理控制体重。
5.注意气候突变,加强防寒保暖。
6.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文/王小玲(宣汉县人民医院)
标签: